张若虚与贺知章、张旭、包融齐名,被称为“吴中四士”。他的诗仅存两首,然而就是一首《春江花月夜》让他在文学史上占了一席之地。《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旧题,艺术特点:
题材开拓、意境创新。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展现出了一幅充满生活情趣与人生哲理的画卷,形成了完整统一的诗歌意境。韵律节奏美。全诗共36句,每四句一换韵,共换九韵,并随着韵脚的转换变化,交错运用平仄,一唱三叹,前后呼应,既回环反复,又层出不穷,音乐节奏感强烈而优美。
王维与盛唐山水田园诗
王维不光是一个文学、书画、音乐的通才,还是一个诗歌创作的奇才,他各体皆工,尤工五律和五七言绝句,号为“诗佛”。王维是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山水田园诗奠定了王维在唐诗史上大师地位。
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在盛唐诗人中,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非常鲜明;甚至,在整个中国诗歌史上他的诗歌的艺术特色也是的。他上承屈原,将中国诗歌的浪漫精神推向了顶峰。
李白对后世的影响:人格力量和个性魅力的影响。李白的自信自负、傲视富贵的个性自由精神,是在传统政体下,儒家思想熏陶出来的知识分子仰慕不已,借以慰藉的一方心灵土壤。飘逸的风俗的影响。他诗歌飘逸风格、奇特想象和清水出芙蓉的自然美,后代诗人仰慕不已,苏轼、陆游等大家,都受其影响。
李白和杜甫同是唐代两位杰出的诗人,后人将二人喻为中国诗坛的双子星座。由于个性和社会经历等原因,李白诗中较为突出自我,张扬个性;其诗风是飘逸不群;而杜甫则更加关注现实,关注社会,关注政治,关注由社会政治而来的社会苦难;其诗风是沉郁顿挫。
杜甫现存诗歌1400余首,这些诗的内容博大精深,我们可以用四个字“民胞物与”来概括。民胞指所有的人都是我的同胞,物与指的是一切有生命或无生命的物体都是我的朋友。
杜甫的诗歌反映现实的深广度是空前的。因此,其诗被后人称为诗史。诗史的涵义:
有史的认识价值。常被人提到的重要历史事件,在杜甫诗中均有反映。如两京收复,杜甫有《收京三首》、《喜闻官军已临贼境二十韵》;九节度兵败邺城,为补充兵力而沿途征兵,杜甫写了《三吏》、《三别》。杜甫之诗,就象是一部安史之乱的历史。而且杜甫有些诗所反映的史实,未见于史料记载,还可以补史之缺遗。如杜甫《三绝句》里提及的渝州、开州杀刺史一事,未见史料记载。而且,杜甫之诗也是他自身的一部历史。我们通过杜甫之诗,可以了解到杜甫一生的行踪历程。
形象的历史生活画面。只提供史的事实,这是史书所做的事情。杜甫的诗不仅提供了史的事实,而且为我们描述了更为广阔,更为具体生动的历史生活画面。
杜诗的风格:沉郁顿挫
沉郁,是指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它表现了杜诗思想内容的博大深厚,生活体验的丰富真切、感情的饱满有力。
顿挫是感情表达的曲折起伏,反复低回;表现了杜诗意境的深厚完整,语言的精工凝炼,音调节奏的抑扬缓急,顿挫变化。
柳宗元
着名散文家,亦是着名诗人。他对儒、道、佛思想均有吸收,具有唯物思想和较为进步的历史观。柳诗现存160余首,大部分为遭贬后的悲愤和对山水景物的欣赏寄托之作。
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新乐府,是与古题乐府相对而言的,是一种用新题目写时事的乐府诗歌。它始创与杜甫(如三吏、三别等),完全摆脱了旧题的束缚,因事立题,根据所写的内容来命题,这样,使乐府诗的题材内容和艺术手法都获得了更大的自由。
新乐府运动,是中唐出现的一次文学运动。继承了汉乐府反映现实的精神,力求诗歌与现实取得紧密联系,以使诗歌发挥社会作用。他们以“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作为自己的创作纲领,创作了直接反映现实生活和百姓疾苦的新乐府诗。白居易的感伤诗《长恨歌》《琵琶行》,以其生动的艺术形象和熟练的艺术技巧,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篇。
晚唐诗坛,李商隐与杜牧并称,号“小李杜”。
杜牧的写景抒情之作,描摹自然之美,以抒发俊爽之情。如《山行》、《清明》这些诗突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以及为之陶醉的风情。李商隐的诗其艺术风格深情绵邈、绮丽精工。
工于比兴,情致缠绵。善于运用比兴、象征等手法,刻划入微,传达缠绵的情感。巧于用典,意蕴含蓄朦胧。诗人往往用神话、典故,以及比兴、象征等手法,构成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意蕴含蓄,耐人咀嚼。非逻辑的、跳跃的意象组合;朦胧情思与朦胧境界的创造;把诗境虚化。这样的非写实的艺术表现手法,不仅极大地扩大了诗的容量,且亦留给读者以更大的联想空间。就艺术表现手法的创新而言,在中国诗史上是空前的。语言清丽,尤擅七律。李商隐的诗歌语言,兼具清和丽的特点。
《诗经》古称《诗》或《诗三百》,汉代以后才成为儒家经典。《诗经》共300余篇,包括风,雅,颂各体。《诗经》形成于上古前11世纪至前6世纪期间。两汉时代解读和传授《诗经》的共有四家,即“四家诗”。两汉时代传授《诗经》的齐鲁燕为今文经学,毛诗为古文经学。被后世称作“千古伤心之祖”的是《诗经》中的 《蒹葭》一诗。从孔子始,就有诗“不读诗,无以言”的总体功能评价。
为明了《诗经》意旨,毛诗不仅对诗歌艺术的基本原则、特点等问题进行阐释,还在每篇之下具体而有针对性地解说诗歌内容与形式上的意义,被称为“诗小序”。汉代是对《诗经》进行经学解读的时代,直到宋代,朱熹等学者另辟蹊径,开辟了诗经解读的新类型。《诗小序》认为,《诗经》中的“关雎”是一首以“颂美周文王妃太姒之德”为内容的诗歌。
《楚辞》作为中国部文人创作的诗歌总集,开创了中国文学发展的新局面。《楚辞》是一部诗歌总集,由西汉刘向收集编辑成集。宋人总结楚辞有“书楚语、作楚声和纪楚地,名楚物”的特征。
《九歌》中主祭湘水之神的诗篇有《湘夫人》和《湘君》。《九歌》中的祭祀对象可以分为天神、地神、人鬼三类。《山鬼》是《九歌》中美丽的诗篇,有学者认为描写的是巫山神女的传说。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其题目的意思是遭遇忧患。在屈原的作品《天问》中,他一口气提出了170多个“什么”和“为什么”。朱熹对诗人屈原的评价是“天性民彝之善,”“忠君爱国之诚心,不辨自显”。屈原其人其辞的光芒哺育了后代无数中国文学上的伟大人物,如李白、李贺、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