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而来的新冠疫情不仅造成生命安全的威胁,仿佛也按下了社会运行的暂停键。在确诊和治疗新冠肺炎的一线战场形势开始好转之时,复工复学同样也是抗疫的重要战斗。
为贯彻好“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工作部署,西大的老师和全国各地的教师们纷纷开启了“网课模式”,尝试新的教学方式,网友都戏称:“十八线主播纷纷上线了”。然而,疫情之中的复课仅仅把课堂搬到网络直播间这么简单吗?面对没有经历过SARS疫情的大学生,复课如何让他们不仅接续上知识、在心理上调试复位,更重要的是对此有正确认知与思考?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民族学院田阡教授用一堂特殊的网络班会课做出了回答与分享。
复学复什么?一直坚持给本科生上课的田教授这样理解:知识只是学习的一部分,学习还包括了个人境界的提升、自然与社会认知的历练和家国情怀的树立等等,如果说传授知识技能是教书,那么对这些方面的答疑释惑就是育人,这就是一名教师的天然本职。因此,在全国上下同心抗“疫”渡难关的大背景下,在他看来,开通常规网络专业课程前,上一堂特殊的网络班会课非常有必要,一方面是鼓励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此次疫情所产生的影响,一方面是引导他们对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进行思考。来自湖北,父母在荆州退休前同样也是教师,田教授有更多的感同身受和思索。从接到学校和学院复课相关安排开始,他便全身心投入到了为如何用面向未来的问题去开启堂网络班会课的准备中。
他还认为这也是对大学生经常存有的疑问——“学习文科有什么用?”“人文学科研究在天灾人祸面前的价值是什么?”等问题进行回答的一个重要时机,有必要将这些话题融入这堂班会课。由于有长期扎根重庆石柱开展田野调查和文化扶贫的积累,让他敏锐地察觉到,此次战“疫”中发生的各种感人事件、所展现的或光明或阴暗的人性和社会性,是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研道德品质、求真的科研价值判断的教学样本。对学生而言,生动的课堂是将他们对真实生活的感受与专业知识紧密结合。所以,他也从如何带着人文主义关怀的视角去看待解释现实中、网络上的种种言论,如何在整体观和文化相对独立性之间做出更理性、更客观的判断,如何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等问题入手,帮助学生建构学术研究的判断力。
同时,作为一名党员教授,他认为自己的责任担当不仅是把课复好,在这样的特殊时期,还尤其应把复课的外延与内涵拓宽。在筹备班会的大半个月时间里,田老师细心留意学生假期间的思想动态,搜集学生在居家防疫期所见所闻所分享的内容,并将各类素材整理成集,以学生们所分享的医护人员美逆行、社区党员志愿者先进故事等鲜活事例,让学生们通过这堂特殊的网络班会,更直观地感受到什么是我们的制度优势、党员的初心使命与奋斗精神到底是怎么落地的,从而生动地讲述“越是困难越向前”所包含的意义。
抱着这样的想法、做好充足的准备,他在正式开课的前一周终于发起了这堂不同寻常的网络班会课。
“同学们,这个寒假与以往的假期不太一样。但是,病毒阻挡不了我们专注学习的脚步。今天,在正式开课前,我们举办这次特殊的‘开学课’。让我们先怀着感恩的心,向奋战在一线的白衣天使致敬,向抗击疫情的战士们致敬。”
两个小时的班会在时而严肃认真,时而欢声笑语的氛围中结束了,学生们意犹未尽地退出了直播间。通过留言板块,同学们纷纷表示,很多事情之前都留意到了,但是想不明白,或者说没有用心想过,但是今天,通过这堂课上的讲解,自己更深地领会到了敬畏自然的含义,也开始明白独立思考的价值,人文学科研究的意义,也感受到,这一切正如田教授所言,首先要感谢有能够为我们生命安全提供的伟大祖国。
我们都相信,理想的光芒不会因为偶尔的阴霾而泯灭,每一份付出都将拉近我们与春天的距离。